
陆龙骅教授与学生共话环保(法制晚报报道)

法晚青少年社会实践营联合《环球同此凉热》摄制组举办活动 专家与北京潞河国际教育学园学生共话环保
北极熊的栖息地为什么越来越少?气候变暖为什么会给人类带来如此大的麻烦?带着这些问题,法晚青少年社会实践营的同学们与气象专家来了一次亲密接触。
近日,由中央电视台《环球同此凉热》摄制组和法晚青少年社会实践营联合举办的“环球同此凉热——环境保护主题讲座”活动在北京潞河国际教育学园举行。中国气象科学院陆龙骅教授为近二百名师生讲解了地球气候变化的相关知识。
在专家讲解和指导下,同学们对地球环境逐渐恶化的现象深有感触,他们对如何保护环境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学生感悟
未来居无定所 何处栖息?
全球变暖而造成北极冰川融化,导致北极熊流离失所。我从中深刻地意识到,全球变暖带来的不只是气温的升高和气候的反常,不仅人类,这颗星球上所有的生物都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而这些,95%的原因在于人类。
全球各地的人类或多或少都受到了影响,或许现在还不明显,但是二十年后、五十年后,世界可能会经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南极的冰川融化之后,全球的海拔会上升至少60米,对于一些低海拔的国家,它们的国土将不复存在。比如旅游胜地马尔代夫,将永远湮没于海水之中。
通过专家的介绍,我们知道在挪威有一个“末日种子库”,是一个在地球可能遇到灭顶之灾时用来延续人类文明的种子基地。因为人类深知,我们的行为对地球已经产生了严重的、可能也是无法弥补的影响。
玛雅人的预测没有成真,“2012”的末日谣言已经破灭,但谁又能肯定,“末日”不会由于人类的破坏环境而发生在下一秒呢?到那时,我们现如今看似平静安逸的生活会因为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而彻底毁灭。像侏罗纪时代灭绝的恐龙一样,人类的文明也将毁于一旦。
英国已经承诺将在2030年前减排60%,而身为人口大国的中国也要积极投入到节能减排的行列中。固然,我们现在的科技水平已经可以从各个方面优化我们的生活,但就像之前那个失败的生物圈二号的实验一样,我们并没有能力再创造一个地球。地球只有一个,而我们正是依赖于这片土地而生存的,没有地球,我们便如同鱼离开了水。我们保护的不只是我们生活的家园,同时也是全人类、全部生物共同生存的家园。 文/蔡璐璐
美好家园不在 何处寻根?
在气候变化如此剧烈的今日,没有人能够安然置身于事外。
看见挪威的种子仓库时,我的心中莫名涌出了一股悲凉。“希望永远不会有用到它的一天。”我的心情和说出这句话的工作人员一样。但是,如果真的有那一天,毫无疑问种子库会变成延续人类生存的最后火种。
看见南北极和“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上的冰川日渐消融时,我想到了中华文明的发源地——黄河。几千年来,它就像一个温柔慈爱的母亲哺育着人们,而它的源头却也是青藏高原上的冰川。我们难道连自己的“母亲”也保护不了吗?唯有一句:“低碳生活”可解此忧。文/周泰逢
过度挥霍资源 何处再生?
近日,我们观看了由中央电视台摄制的纪录片《环球同此凉热》的第一集。
在播放前,摄制组的制片人特意向我们介绍,即将播放的这集是整部纪录片中最重要最精彩也是最值得一看的一集。
出乎意料的是,这部纪录片并没有沿袭科教片一贯刻板说教的风格,而是将瑰丽壮魄的自然奇观、精巧卓绝的人文景观和形象逼真的模拟演示贯穿全片。
固若金汤的种子仓库究竟是缘自人类对末日的恐慌还是对气候突变的冷静应对?陡然攀升的二氧化碳含量究竟是万物生存繁衍的必然还是人类肆意挥霍地球资源使然?当然,还有日益蔓延的臭氧空洞、无情肆虐的洪水海啸、逐渐消失的美丽海岛……
纪录片结束时,我仍有些意犹未尽,并不是疑惑未解,而是心中默默立下为未来改善气候环境献出绵薄之力的意念澎湃不息。我相信,未来,种子仓库将永远成为历史,伊甸园般的地球将成为全人类永远的家园。文/陈楚梵